毛毛 发表于 2011-4-12 15:27:32

公车改革 北京带头公布“家底”难消疑问

  挂上挡的公车改革已逐步显现加速前行之势。
  昨天,新华社播发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今年3月举行的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其中明确,抓紧研究推进中央国家机关公车管理使用改革,今年要拿出改革方案,在一些部门试行。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市财政局近日通过其官方网站向社会公布了北京市的公车数量。
  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北京市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实有数为62026辆,其中市级公务车20288辆。地方政府公布出具体到个位数的公务车数量,这在全国尚属首次。
  然而,62026辆这一官方统计与民间版70万辆的估计落差依然引发了热议。
 <strong> 京、粤版公车定义宽紧各异</strong>
  公车改革这个热词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持续升温。
  温家宝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2011年(公务)车辆购置及运行费等支出原则上零增长,切实降低行政成本。
  财政部新闻发言人戴柏华在两会期间表示,今年将加大财政信息公开力度,其中,财政部将公开2011年中央预算部门出国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的经费预算总体情况,中央预算部门相应公开本部门出国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的经费预算。
  摸清公车家底,已经迈出坚实一步。
  北京市财政局表示,此次向社会公布的公务用车数量,是指北京市各级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用于履行公务的机动车辆的实有数量,包括小轿车、载客汽车等所有车辆,数据来源是&ldquo;北京市2010年财政决算&rdquo;初步汇总结果,尚未经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
  昨天,新华社《公车多少才算&ldquo;少&rdquo;》一文援引很多业界专家观点表示,公务车的定义并不能仅仅狭义地局限在上述车辆的范畴,因此,要想准确公开全国公务车的数量和运行经费,还要对公务车的定义进行统一。
  以广东为例,对公务车的定义就比北京这次公布的公务车的&ldquo;定义&rdquo;要宽泛。2009年初,在财政压力增大的形势下,广东曾经叫停10类公务车&ldquo;变相&rdquo;超编购买使用现象,当时有关方面曾经指出,公务车是指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国有股占50%以上国有企业、中央直属和外省驻粤单位购买的公用小汽车。如果以&ldquo;广东版&rdquo;公务车定义衡量,北京市的公务车数量恐怕绝不止62026辆。
  而据媒体报道,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认为,对公务车数量的统计应该采用最大范畴,即只要动用公共财政资金购置的都应该算作公车,&ldquo;因为花的都是纳税人的钱&rdquo;。
<strong>  70万辆VS62026辆</strong>
  上述新华社文章指出,由于此前网民一直认为北京市的公务车有70万辆之多,因此,北京市财政局公布62026辆的数量后,民间版的&ldquo;传说数据&rdquo;与官方统计数据一个多、一个少形成了巨大反差。
  一个以出行需求总量为标尺的比较方法是,按照北京媒体公开的数据,目前在北京,街头跑着的出租车也就是6.6万辆,比官方公布的公务车&ldquo;狭义数据&rdquo;仅多几千辆而已。这意味着6万多辆&ldquo;狭义官车&rdquo;近乎可以满足北京这样的千万量级人口大城市的打车出行需求。另据媒体报道,北京主城区出租车每千人拥有量为5.5辆;而在有的地方,原则上公务小汽车数量配备根据编制人数,每15人至18人就配1辆行政业务车辆,相当于每千人55辆以上。由此引发的两个疑问是:北京市的公务员出行需求与市民打车出行的需求相比哪个更大?在北京市人口远远超过公务员人数的背景下,仅比出租车少几千辆的62026辆公车究竟是多还是少?答案不言自明。<span>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公车改革 北京带头公布“家底”难消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