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69|回复: 0

肉鸡生猪肉牛横江葡萄"四碟菜"活贫困户"一桌饭"

[复制链接]
d
1 1
  @ME:   
发表于 2010-11-25 17:52: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吉安交友查询:性别: 年龄: ~ 高级查找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吉安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吉安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马上注册

    ×
    肉鸡 生猪 肉牛 横江葡萄
    “四碟菜”活了贫困户“一桌饭”
    ——吉安县推进农业产业化扶贫工作纪实
    吉安县把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放在开展产业扶贫、切实提高贫困户收入上,变“输血”为“造血”,使他们走上一条自我发展、脱贫致富之路。如今,全县呈现以横江葡萄、肉鸡、生猪、肉牛四大特色产业扶贫格局,已覆盖全部10个扶贫重点乡镇和70%以上的在册贫困人口。全县贫困人口连续3年以每年4000余人的速度递减,重点村人均纯收入由926元上升到2527元。今年该县获得全省扶贫和移民先进县荣誉称号。
    让农民在家门口创业和就业
    永阳镇蒋坊村2006年被该县列为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重点村。4年来这个村着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全村7个自然村都修通了水泥路。基础设施的改善促进了村里产业的发展。从2006年开始,该村先后引进电子、皮具、大米加工及螺旋藻养殖等企业和项目,吸纳本村200多名劳力进厂务工,月平均收入达1200元左右。
    此外,该村在县里的扶持下还种植横江葡萄800余亩,养殖肉鸡10万羽。村民蒋新明种植横江葡萄20多亩,亩产量1500公斤,每亩纯收入达7000余元,真正实现“一亩葡萄十亩稻”。
    “十一五”期间,吉安县108个扶贫重点村在上级财政资金和全县统一政策的扶持下,因地制宜,发展葡萄种植面积3万余亩,肉鸡养殖60万羽,形成“一村一品”产业扶贫格局。
    让移民搬得出、稳得住、富得起
    位于吉永公路旁的安塘乡赤陂新村是个移民扶贫新村,2008年被吉安县列为移民安置点。据村支书介绍,该村原来在库区,交通非常不便,村民以种水稻为主,人均年收入只有七八百元。
    从库区搬迁到吉永公路旁后,村里的产业也发展起来了,村民的收入渠道也多元化了。如今,村里的肉鸡养殖小区共有养鸡户9户,年出栏肉鸡10万多羽,户均纯收入有3万多元;有两户村民搞起了果业开发和综合种养;村民利用交通便利的优势还到邻近做短工,增加工资收入。2008年,赤陂村按照“四统一分”原则,建起纵横交错、整齐划一的60多栋三层新房,实现了巷道硬化、排水排污管道化、房前屋后绿化,成为吉永公路旁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近年来,该县先后对1.1万多名居住在深山区、库区和自然灾害频发区的农民实施移民搬迁,建设移民新村121个。在“五通一气”新的居住环境下,他们依靠上级扶持政策,宜农则农、宜工则工,相继发展起了自己的致富产业,1万多名移民群众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富得起”的目标。
    让群众创业不差钱
    凤凰镇车头村属于中央彩票公益金项目村。2008年10月,吉安县被列为中央彩票公益金实施整村推进扶贫项目试点县之一,确定了敦厚、横江、凤凰等10个乡镇的15个村为项目村。车头村就是这15个村之一。县财政安排500万元项目产业发展奖补资金,帮助项目村民发展葡萄、肉鸡、肉牛等特色产业。2009年,车头村获得125万元的项目资金,其中还有15万元的产业互助基金。
    目前,该县15个项目村先后建立起村级互助资金协会,吸收会员783人,会员入股金24.6万元,其中贫困户免费入会326户,发展致富产业有了资金保障。在县里扶持政策的引导下,15个项目村因地制宜发展起了特色种养业,发展2000羽以上肉鸡养殖65户,建成规模化养殖小区8个,新建鸡棚28000平方米,年出栏肉鸡54万羽,户均增收在1.5万元以上。
    欧阳和德、肖晓林/文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安论坛 ( 赣ICP备2021010355号|赣公网安备36082102000120号 )值班电话:13410000095 站点地图

    GMT+8, 2025-2-23 12:01 , Processed in 0.062724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