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21|回复: 2

毛泽东上井冈受欢迎 因贺子珍兄与袁文才关系特殊

[复制链接]
d
0 0
  @ME:   
发表于 2013-4-23 12:48: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吉安交友查询:性别: 年龄: ~ 高级查找

  • 贺敏学和妹妹贺子珍的作用,“是袁、王能够欢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上山的思想基础”。而且,书中还详细交代了贺敏学与“山大王”袁文才的特殊关系。



    本文摘自:《百年潮》2006年第02期,作者:林强,原题为:《毛泽东称赞的“好人”贺敏学》

    人物传记的最大价值,不独在于准确、成功地还原传主鲜活的影像,更在于通过厘清传主的经历,提供一个时代的断片,对挂万漏一的正史进行有机的补充,并以传主的言行德性,连接时空,作现实的比照。长篇人物传记《毛泽东称赞的“好人”——贺敏学传奇》(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版),即是这样一种写作尝试。

    贺敏学是个曾被毛泽东称赞为“武装暴动第一”、“上井冈第一”、“渡长江第一”的“好人”,也是开国以来绝无仅有的以副省长之职列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党史人物。但长期以来,他的处境却不免尴尬:不要说《辞海》里找不着他,各种战史和志书也难得一见其名,当许多部属和战友位高权重时,他却官越当越不起眼;他曾叱咤疆场,却与将军衔失之交臂……由于他对自己的经历不愿张扬表功,很多事情随着他的离去而成不解之谜。

    面对资料匮乏、许多知情人已撒手人寰的情况,作者东奔西走,采访贺敏学妻子李立英等重要人物,如同沙里淘金,抢救到了一串串被历史忽略和遗忘的珍珠。他从语焉不详的档案里寻求蛛丝马迹,还前往贺家偏僻的祖地,到井冈山等实地考察。在与分散全国各地的贺家后人联系中,他意外地得到了贺敏学写于延安整风时期的自传等独家资料。

    注重史实,坚持科学的分析方法和求真务实的立传态度,在弄清史事本末的基础上作出自己的判断,藉此评述传主的历史功绩和应有地位,是这部传记所遵循的一个原则。比如,贺敏学在井冈山根据地的作用和贡献,不是被各种文章书籍忽略,就是莫衷一是。这本传记以许多具体的事例,说明了一个问题,即贺敏学和妹妹贺子珍的作用,“是袁、王能够欢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上山的思想基础”。而且,书中还详细交代了贺敏学与“山大王”袁文才的特殊关系;如何为毛泽东与袁文才、王佐穿针引线;又如何奉命改造袁、王“绿林军”,在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中所起关键的作用。所有这些,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史的深化研究提供了“一家之说”。

    再比如,一些文章史书关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湘赣边界第一届特委会(井冈山根据地的领导机构)委员名单中,都没有贺敏学。作者认为:对整个井冈山斗争有突出贡献的贺敏学是特委委员,只因他没等到边界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开完就接受任务先行离去,使得不少与会者后来在回忆特委会组成人员时,把他给漏了下来;既然特委名单“为部分同志回忆”,而且对组成人员说法不一,其中有的特委委员至今无从对号入座,把贺敏学给“等”掉或漏掉极有可能。重要的是,贺敏学自传中明确表明曾任湘赣边界特委委员。作者分析认为,就个人回忆而言,时间难免有所出入,但职务尤其是重大职务一般不会记错,而且,贺敏学这份写于1944年的自传,曾于该年整风期间呈交华中党校审干委员会审阅认可,绝不可能造假。

    作者还披露,不仅湘赣边界特委委员这一重要职务被遗漏,贺敏学在此后的不少任职,也都被忽略掉。黄公略红六军成立时的两个纵队中,第三纵队纵队长一职,各种史籍众口一词几乎只提徐彦刚,作者通过考查求证,认为该职首任者应是贺敏学,而且贺敏学等一批井冈山老战士在红六军(后改为红三军)这支新部队的作用是明显的,毛泽东“偏师借重黄公略”里有他的一份功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马上注册

    ×
    d
    0 0
      @ME:   
     楼主| 发表于 2013-4-23 12:49:28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考据很见功夫,对贺敏学自传里的说法,并未一律采信和支持。贺敏学自传曾称他在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前组建的部队被编入红二十二军,作者根据诸多史料,并据该自传中曾明确点明其部被编入一七四团之说,推断红二十二军应为二十军,而二十军确有一七四团。

    这部传记的另一特点,是弄清了党史上一些似是而非或被漏过、一笔带过的重要史实,并首次披露了一些重大事情的来龙去脉。比如,贺敏学与袁文才、王佐被错杀事件以及为袁王平反的关系;他在著名的“北山事件”中的表现(曾被项英写进向中央汇报的《三年来坚持的游击战争》里);他受命担任新四军特殊部队“联抗”参谋长,以及在华东军区学兵训练处处长任上为陈毅解决兵源问题所作贡献,在“渡江侦察记”里的非凡表现等等,向来鲜为人知。解放后,他带出10万建筑大军,为大上海的城市建设,为西北的国家“一五”计划数十项工程建设,为福建前线的工交战线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些事情,大都是无法从党史教材里读到的。

    这部传记的再一个特点,是秉笔直书,不事隐恶扬善。比如,贺敏学在三年游击战争中被捕后,只因从大叛徒、原中央苏区参谋长龚楚手中逃脱,而被党内一些人无中生有做文章,做为整治他的紧箍咒之一。

    需要提及的是,如果作者只注重考据求证,而缺少善于铺陈叙事、精于谋篇布局、长于辞章文采的能力,那么,这样的传记恐怕还不能算是一部完美的作品。所喜的是,这部作品在注重可信的同时,也达到了好看、感人的效果,这是作者近年所力行的人物传记“亦史亦诗”写作风格的又一成果。

    为革命先辈树碑立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此来“资政育人”,这是作者写作党史人物传记的初衷。在革命战争年代,贺敏学一家先后有10多位亲人牺牲,他本人又是功勋卓著,但从来没有放松过对自己的要求,从没用自己特殊的身份和地位向党和人民索取过任何特殊的报酬和待遇,始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此被群众尊称为“人民的好省长”。在这部传记中,贺敏学身上体现的共产党干部的优良作风,尤其是他“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精神风尚,正是我们今天应该学习与弘扬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d
    0 0
      @ME: 
    发表于 2013-4-26 01:36: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做个记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安论坛 ( 赣ICP备2021010355号|赣公网安备36082102000120号 )值班电话:13410000095 站点地图

    GMT+8, 2025-1-6 17:41 , Processed in 0.078521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