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吉安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吉安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马上注册
×
那一天,暑期快要结束了,我决定带儿子回老家去看看年老的父亲,回到老家,父亲正好站在门口等着我们。儿子叫完一声爷爷后,突然哭着说:“以前奶奶在的时候,她也会站在门口等我们。现在没有奶奶叫了,很不习惯!”就这一句话,突然让我想起了我的母亲,她离开我们已经一年多了。
母亲姓张,出生在泰和县苑前镇一个贫苦家庭。母亲在家里排行老大,很小的时候,外公外婆就相继去世了。母亲和舅舅、姨妈三人相依为命,过着艰辛的日子。那个年代,女孩在17岁就会被父母嫁出去。母亲长得比较秀气,人也很勤快,尽管也有不少人来相亲,可母亲不愿意丢下舅舅和姨妈,她硬是等到舅舅和姨妈都长大能够独当一面才嫁人,那一年,母亲已经20岁了。母亲的第一个丈夫姓朱,身体比较虚弱。就在母亲生完二姐后,她的丈夫因为旧病复发不幸去世。母亲含辛茹苦把两个姐姐抚养成人。等到两个姐姐都出嫁了,在别人的介绍下,母亲嫁给了我的父亲,那一年,母亲41岁。父亲的第一个妻子也是因病而死的,死前为父亲生下四崽一女。母亲嫁过来的时候,大哥和二哥早已到了结婚的年纪,但因为家境贫穷,还都是单身。为了让几个哥哥早点成家,母亲和父亲没日没夜地劳动,上山砍柴,下河捕鱼,养猪养鸡,种稻种豆……在父母的努力下,哥哥姐姐也都先后结婚成家了。等到生活相对宽裕一点的时候,母亲才想起要和父亲结下自己的爱情果实。就这样,我呱呱坠地了,那一年,母亲45岁。第二年,弟弟也出生了。为了供养我和弟弟读书,母亲和父亲又是起早摸黑,又是省吃俭用。好不容易等到我和弟弟都长大了,有了工作。母亲又催着我们赶快结婚,说是趁她健康好帮我们带孩子。儿子出生那一年,母亲68岁了。儿子在读小学之前,都是由母亲带着。儿子说,母亲对他特好特亲,总是笑嘻嘻地喊他宝宝崽,而儿子也最喜欢母亲,有事没事总是奶奶前奶奶后地叫着。儿子上小学的时候,我正好来到吉安工作。我决定把儿子带到吉安来读书,本来母亲是不舍得儿子来吉安读书的,说是儿子不在自己的身边,她会很不习惯。我们就希望母亲能够来吉安和我们一起住,可是母亲却拒绝了,她说一来在城里生活不习惯,二来我们刚买房,经济紧张,她来吉安会增加我们很多开销。为了让自己的孙子有前途,母亲最终还是忍痛割爱。先前身体好的时候,母亲想我们了,她还会自己过来。后来行动不便了,母亲就要我们给她在老家装了部电话,隔三差五就会打个电话给我们。父亲说,有时母亲想我们的时候,打来电话没人接,她会很担心,怕我们出了什么事。而每次听到我们接电话的声音,母亲就会乐呵呵的。有好长一段时间要是没有看到儿子了,母亲就会征询我们的意见,希望我们在不影响孙子学习的情况下带回家给她看看。每一次回家,母亲一定会站在门口等着我们,而每一次,我们都能吃上母亲从来不舍得吃的好菜。
去年端午节那天,卧病在床好几个月的母亲突然想吃粽子,而父亲又恰好不在家,母亲试着起床去拿粽子,结果从床上滚落下来把右胫骨摔断了。在医院抢救的时候,医生说像这种病应该要动手术才能有治愈的希望,可是我的母亲因为营养不良,严重贫血,他们根本不敢动手术,只好建议采取保守治疗。母亲在医院治疗了半个月以后,她死活不同意再治疗,说什么住一天院要花好几千元医药费,自己都这么大的年纪了,这种病根本就治不好,不希望我们再花冤枉钱。其实母亲的病不是治不好,只是她看到我们兄弟的家庭条件都不怎么好,她怕因为她治病而连累我们。在母亲的坚决要求下,我们只好把母亲接回老家。尽管我们还是从乡卫生院请来医生为母亲治病,但一个月以后,母亲带着那根断裂的右胫骨离开了我们。母亲走前,我们却都没有看到她最后闭眼。母亲死时,她78岁。
如今,每次回家,却只能看见父亲孤单地站在门口等着我们。母亲活着的时候,我们习惯整天被爱包围着,可是到死的时候,她却没有享到我们一天的福。没有娘叫唤声,真的很不习惯
该贴已经同步到 单行道的微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