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吉安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吉安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马上注册
×
随着农业市场化、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一度凸显职能界定不明、人员素质不高、经费保障不力、服务难以到位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职能的发挥。2008年10月,被农业部列为全国第四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运行机制创新试点县的安福进行了探索。3年过去了,试点成效如何?有哪些成功做法值得借鉴?打通农技服务“最后一公里”还面临什么挑战?12月初,笔者深入安福县田间地头调查采访。
农技很重要,农技员很无奈
说起乡镇农技站的命运,周火林体会很深。
年近50岁的周火林是安福县竹江乡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的站长。1981年,他高中毕业后在家务农。那时候,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刚实行。父亲对种田并不在行,如何浸种催芽、一亩田施多少肥料都不清楚,年年浸种年年烂,禾苗经常被烧死。当年家里种了13亩水稻,早稻的产量却只有1000公斤左右。
1983年,安福县被列为全国第一批商品粮基地县。面对农业技术人员极度缺乏的现状,该县开始在全县范围内面向农村招聘81名农民技术人员。通过考试,仅仅种了3年田的周火林成功入闱。接下来在为期3个月的培训中,周火林第一次知道了土壤肥料、遗传育种等概念。
“从实践飞跃到理论,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周火林告诉笔者,掌握了一定农业技术后,家里的粮食产量也开始连年增收。1985年,粮食亩产达到350公斤,仅交给国家的就总共达3200多公斤。也是在这一年,因为当时的政策因素,全县有10多个农民技术员被乡镇辞退,周火林也在其中。直到一年后,农业大乡寮塘因为缺农民技术员,周火林才得以重新上岗。按照当时规定,1万亩耕地需配1名农民技术员。寮塘有耕地面积5万亩,但只有3名农技员。
农村需要农技员,但农技员的现状却有些差强人意。
据了解,那时候的农民技术员不仅活苦,而且待遇相当低。1996年,作 为聘用干部的周火林每月的工资仅有170多元。
除了待遇低,基层农技人员还存在着业务素质偏低、年龄结构老化、后继无人的严峻局面。以竹江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为例,站里搞农业技术的有4个人,除一人从农校毕业外,其他的都是半路出家的农民,而且年龄都在47岁以上。“站里已经有13年没进过人了。”周火林说。
制度创新了,农技站激活了
“以前的农技员都是在防病虫害期间去一下田间,而且也是走马观花式的,一个月下到村里的时间不会超过10天。”对于农技站的尴尬处境,安福县农技推广中心主任刘诚并不讳言。
据了解,随着农业市场化、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一度凸显出职能界定不明、管理体制不顺、用人机制不活、推广网络不全、经费保障不力、推广手段不新、服务难以到位、多元化服务组织发育滞后等问题,不仅严重制约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职能的发挥,而且导致乡镇农技站越来越陷入边缘化的困境。
如何破解困局,激发基层农技站的活力?2008年10月,安福县开始按照“五定五化模式”(“五定”即:“三权归县”定体制、“三农需求”定职能、“三推两聘”定岗位、“三方考评”定绩效、“三项经费”定保障;“五化”即:内部管理规范化、体系建设标准化、技术推广程序化、服务方式多样化、经费保障法定化),在全县全面开展农技推广运行机制创新试点工作,探索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基层农技站的工作效率,打通农技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根据试点要求,在管理体制上,乡镇农技站人、财、物三权归县农业局垂直管理,所有农技人员工资全部由县财政足额发放。在人事管理制度上,制定“三推两聘”竞聘上岗管理办法、乡镇农技站目标管理考评办法,建立学习培训、驻村服务、工作考核和安全卫生“四项制度”。在创新农技推广方式方法上,除积极组织示范指导与咨询培训相结合的常规推广方式外,还大力推行农技人员包村联户,逐步形成农技人员抓科技示范户、科技示范户带动普通农户的科技推广模式。
“全县88名农技人员,通过‘三推两聘’,最终有2人落聘了。”刘诚告诉笔者,根据规定,如果落聘者在1年内还不能找到自己的岗位,就将被解聘。“这一制度彻底把人给管活了。”他说。
服务增强了,满意度提高了
刘夏生是严田镇山背村村民,家里种了30亩水田。去年8月,我国南方大面积出现水稻黑条矮缩病。刘夏生的10多亩二季稻也有20%出现类似症状。刚开始他还以为是种子出了问题,打电话给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站长匡春保咨询。匡春保也不能确定,向省植保局的专家请教,得知是水稻黑条矮缩病。通过及时移除病株,刘夏生的二晚总算没全军覆没。
“以前种田心里没底,什么时候晒田,什么时候打药都搞不太清楚。现在农技站不仅经常发布病虫害测报信息,还‘包村联户’上门提供科技指导。”刘夏生说。
12月8日,笔者来到竹江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时,没有见到其他农技员。周火林告诉笔者,他们都下村去了。
眼下并不是农忙季节,但洲湖镇农技干部王泽民仍然下到了三湖村村民家调查今年的粮食产量。他必须在一个月的时间内把今年的粮食产量测算出来,以便定出明年的当家品种。
“农技人员的主动服务意识明显增强了。”刘诚透露,现在农技人员每个月至少有20天时间跟农民在一起,这在以前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据统计,2009年,农技人员人均进村入户185天,比2008年多49天,增长36%。农技人员不仅服务意识增强,而且服务方式也多样化。“调查问卷”征询农民需求,“包村联户”让科技进村入户,轮班坐诊提供咨询服务,实行“一条短信”“一份简报”“一本指导手册”“一张联系卡”“一个墙报栏”推广农技服务,彻底搅活了农技推广服务的一池春水。
农技人员进村入户的建立、农技推广方式方法的不断创新,加速了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促进了农民增收,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今年安福县粮食总产27.337万吨,其中稻谷总产26.59万吨,全县人均占有粮食716.4公斤。仅稻谷一项,农民人均增收900元。
采访手记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是新时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技术支撑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应该说,安福县在创新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做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要完全跟上农业现代化发展步骤,建立一套较为完备的、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农技推广体系,还必须更加重视并加强基层农技队伍建设,包括提高乡镇农技人员待遇,明确基层农技人员的工作职责,基层农技员定期“回炉”轮训,保证一定的办公经费,加强试验基地建设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