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吉安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吉安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马上注册
×
壮大特色农产品规模 夯实建设新农村基础
我市“一村一品”引领农民奔小康
7月21日,本网在农业部门采访时了解到,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的“一村一品”百村推进行动氛围浓厚,成效日益凸显。吉安县横江葡萄、温氏肉鸡、泰和肉牛、遂川金桔、新干米业、峡江鮰鱼……这些“一村一品”模式已使越来越多的农民走上了创业致富路。据统计,我市已培育“一村一品”省、市级示范点26个、专业村644个,直接从事“一村一品”专业农户2万多户,带动农户21.6万户。2007年从事“一村一品”专业农户年人均增收794元,较全市农民人均多增收337元。
为进一步提高“一村一品”的发展水平,我市把立足资源、开发产品作为首要任务来抓,以市场需求来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重点围绕无公害蔬菜、畜禽水产、花卉药材、特色经济作物、乡村旅游五类产业推进“一村一品”工程,特色产业的生产经营规模不断壮大。2007年全市肉牛出栏达到27.3万头,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达到65万亩,鮰鱼网箱养殖达到7.12万平方米,同比分别增长17.6%、23%和63.3%,保持了肉牛、无公害蔬菜、鮰鱼三大产业领先全省的优势地位;已培育的26个“一村一品”省、市级示范点特色产业产值达20多亿元。
在深入实施“一村一品”百村推进行动中,我市还积极开展名牌产品、著名商标和无公害、绿色农产品认定认证等形式多样的品牌创建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农产品获中国名牌产品1个、江西省名牌产品5个;江西著名商标33个,绿标88个,无公害产品标识49个,农字号商标460余个;泰和乌鸡还获中国驰名商标,显著提升了我市农产品的影响力、竞争力和品牌价值。与此同时,我市各地还以特色农产品文化节为平台,积极扩大品牌影响力,举办了“泰和乌鸡节”、“横江葡萄节”、“峡江杨梅节”、“遂川金桔节”、“狗牯脑茶文化节”等颇具特色的“农”字号文化节,不仅为“一村一品”营造了良好发展环境,也通过“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引来了八方商客,为“一村一品”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一村一品”的发展,还有力地夯实了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青原区天玉镇流坊村200多农户从事花木生产,花木面积达2200余亩,年产值达510万元,占全村总产值的83.3%,农民人均花木纯收入在5600元以上,由过去的贫困村一跃成为现在的新农村建设综合示范村。据了解,2007年全市126个“一村一品”百村推进行动村中,90%以上都是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这些试点村与流坊村一样,依靠发展“一村一品”,大部分成为了产业兴、农民富、环境美的我市新农村样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