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51|回复: 0

2300余旧祠堂装进"新文化" 变身新农村文化主阵地

[复制链接]
d
1 1
  @ME:   
发表于 2010-11-25 17:54: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吉安交友查询:性别: 年龄: ~ 高级查找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吉安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吉安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马上注册

    ×
    2300余旧祠堂装进“新文化”
    变身为新农村文化主阵地
    本网讯刘建林、卞民德报道:日前,我市2300多座农村旧祠堂通过修缮改造,“脱胎换骨”,变身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主阵地。
    行走吉安乡间,处处可见星罗棋布的旧祠堂。过去,这些祠堂只是族民聚集、祭奠先祖的地方,封建迷信和宗族势力的色彩浓厚,因宗族派系斗争引发的各种丑恶现象,也一度让部分乡村“恶名”远扬。
    上世纪九十年代,新干县中洲村18名退休老党员发起成立了老年协会,并在占地面积1350平方米的邹氏祠堂里设立了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等,办起了法制教育园地、计划生育园地、政策法规园地,组建了秧歌队、腰鼓队、农民业余剧团。昔日的旧祠堂变成了开展文化活动、议事和理事的场所,担负起改变村风民风的使命。
    “我们这个祠堂文化搞得好,让原来纠纷不断的‘麻烦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文明村’。”说起这些变化,中洲村退休教师邹茂富不禁竖起了大拇指。
    近年来,针对农村古祠堂众多、天然凝聚力强的特点,我市多方筹措资金,对2300余座旧祠堂进行了修缮改造,并将其与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万村书库”工程、“农家书屋”工程等结合起来,大力推动新型文化阵地建设。仅中洲村一座祠堂,县、乡、村三级就先后投入资金30多万元。
    欢快的小鼓敲起来,诙谐的小戏唱起来。在我市的许多农村,一处处古祠堂保护完整,屋舍修缮一新,设备添置齐全。每逢闲暇,村民们就聚集到这里,或者读书,或者下棋,或者看电教片。“以前想看书,都要自己跑到县城里去买,现在不用再费那力气,走不了几步就能在祠堂里借书、学科技。”草林镇溪下村村民刘玉明说。
    祠堂内还设立政策宣传栏、革命传统教育宣传栏和道德“荣辱榜”,不定期将党的会议精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张贴在墙,让农民及时了解。同时,各地将祠堂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凡是孝敬父母、谦让大度的好人好事,或者打骂老人、虐待妇幼的丑行,都在祠堂内予以公告,引导村民尊老爱幼、守法讲理。大部分村都成立了老年协会和村落社区志愿者协会,把祠堂作为日常活动的场所,参与村民自治的协调和管理。
    有了先进文化的熏陶,各地农村发生口角打架的现象少了,文明团结的景象多了;赌博的少了,助人为乐的多了;搞封建迷信的少了,靠科技致富的多了……原先只是逢年过节才会热闹的旧祠堂,如今变成了学习氛围浓厚、欢歌笑语不断的新农村“文化活动室”,现代精神文明之风拂遍乡野。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安论坛 ( 赣ICP备2021010355号|赣公网安备36082102000120号 )值班电话:13410000095 站点地图

    GMT+8, 2024-10-19 03:25 , Processed in 0.12182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