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
茅台镇王立夫酒业公司代表到庐陵寻根问祖
茅台酒创始人王立夫
2009年12月初,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王立夫酒业公司的代表到江西吉安寻根问祖。因为茅台酒创始人王立夫的祖父王振发,清代晚期从吉安府庐陵县到贵州茅台镇谋生,在道光年间(1829年)创办了做烧酒的天和烧坊。他的孙子王立夫继承祖业,在光绪年间(1879年)改名荣和烧房,产品称作“王茅”。1915年,当时的贵州省以茅台造酒公司名义,将“荣和”烧房生产的“王茅”与“成义”烧房的“华茅”送到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参展,获得金奖。从此,茅台酒跻身于全球三大蒸馏名酒之列,名酒品牌从此确立并享誉世界。据了解,1949年10月1日晚,毛泽东主席在北京饭店举行开国第一宴,周恩来总理用库存于北京饭店的“王立夫王茅”酒作为庆典酒,国酒茅台由此开端。1951年,王立夫荣和、华连辉成义、赖永初恒兴三家烧房合并为国营贵州茅台酒厂,茅台酒步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成为民族工业的骄子。
作为民族工业的代表之一的茅台酒业创始人祖籍吉安,使我们感到惊喜和荣耀。这是与古称庐陵的吉安人口迁移史分不开的。明代初年开始掀起了“江西填湖广”的移民潮,当时经济发达、人口较多又毗邻湖广的吉安,是重点移民区,目前湖南一半以上的姓氏祖籍是吉安。清代初年,云贵川一带发生了“三藩之乱”等战事,人口锐减,于是又“湖广填川贵”,其中一部分人的祖籍仍是吉安。多年大迁移到外地的吉安人,断不了与家乡的联系,一批批的乡亲跟随在西南做生意的族人或亲戚,去那里谋生,成家立业。近些年,不断有云贵川桂一带的人到吉安来寻祖。去贵州做酒生意的王振发,正是这样从吉安闯出去的人之一。
贵州茅台镇王立夫酒业公司的客人带来了一些王氏族系资料,是用毛笔竖写的十几张族谱原稿,简略地记载了族史。据谱载,贵州仁怀县茅台村王氏,祖籍江西省吉安府庐陵县八甲王村,属老派,王村的辈份排行是“子槐凤步振,洪家作国用”。庐陵县王村的一世祖王子尚,二世祖王槐远,三世祖王凤州,后分三房。去贵州做酒业的王振发,是二房王步州之子,为“振”字辈,也就是庐陵王村第五代。生产获国际金奖茅台酒的王立夫,是他的嫡孙,从庐陵王村数起是第七代,如从外迁贵州后算起是第三代。在仁怀定居之后复派的排行是“世泽承宗启,诗书积厚昌。五丁开亿代,万世振家邦。”谱中还载有几句序诗:“丝肇太原家声远,派衍槐迁世泽长”。“自古胡麻祖籍居,红军赴散各东西,先到巴隅成大业,后至仁邑置田溪。”并云“本族系洪都人氏,始于胡麻混乱,故祖移籍。”说的是王氏的根系脉络,先祖从山西大槐树下南迁,后到南昌,遇红巾军之乱分散,一部分到巴山蜀水居住,再迁贵州仁怀;一部分在江西定居。王振发可能是从吉安去贵州投靠那里的族亲,学艺创业的。
茅台酒的创始人祖籍吉安,从现有的资料看来是确凿无疑的。但是,王立夫的祖父王振发到底是哪个村人?还是个谜团。族谱上的记载只有“吉安府庐陵县八甲王村”十个字,没有说是哪个乡哪个“都”,只说是“甲”。“甲”是当时行政区划最基层的单位,有的比现在的村小组还小,仅凭“甲”,要找到此村是很困难的。我们先是查找民国三十年的《吉安县志》,上面有每个自然村姓氏、开基祖、户数人口、名人的详细记载。庐陵县1914年改称吉安县,包括现在吉安县、吉州区和青原区的大部分,编志的时间是1914年,距王振发去贵州只七八十年,村庄应该还在。可是,查遍了县志不见王村之名,也不见王振发及先辈的介绍。又查上世纪八十年代编的《吉安县地名志》,载入范围除城区和近郊三个乡镇外基本上同原庐陵县,上面也有每个自然村之名和简介,仍未发现任何线索。究其原因,一是王振发去贵州创业时还很年轻,生活也艰难,不可能从家乡带去什么家族史料,只是会告诉子女老家在何县何村。茅台酒在解放前只是小作坊生产,新中国成立后,才发展壮大,成为国营,没有谁追溯创始者的家史渊源。二是后代人作家谱,只是从茅台村的王氏开基祖记起,之前的先祖,只口口相传作个记录。也许只记得根脉从庐陵王村起,至于属于哪个乡无关紧要,就没有记载。三是因为灾荒乱世等原因,有的村庄破败了,村民迁往别处居住,又有了新的村名,县志上就没有记载原村名。从查核情况来看,庐陵县范围王姓宗族众多,分散到各个乡村,王氏村庄有各种各样的名称。贵州的王氏大概只听说先祖是王姓村上的人,就叫王村,而实际上还有别的村名。我们的资料有限,还期盼吉安王氏宗族后裔和热心的读者,能从族谱或其他史料中发现线索,以解此谜,了却茅台酒创始人后裔寻根之愿
茅台酒业宣传册
该帖已经同步到吉安微博 毛毛的吉安微博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马上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