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24|回复: 0

新干三湖镇村民自发实行“绿色殡葬”

[复制链接]
d
0 0
  @ME:   
发表于 2012-12-7 16:41: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吉安交友查询:性别: 年龄: ~ 高级查找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吉安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吉安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马上注册

    ×
    从坟墓“包围”村庄到建起公益骨灰堂从“入土为安”到“厚养薄葬”
    12月5日,在新干县三湖镇冉家巷村村口,一栋占地约200平方米的建筑初见雏形,两名工人正在砌院子围墙,预计两三个月后就能投入使用了。这是一间公益骨灰堂,以后村里有人过世,骨灰全部移放在此,无需再占用耕地。冉家巷村人固守了千年的“入土为安”观念变了,植入了“厚养薄葬”的新风尚。
        据了解,除冉家巷村外,三湖镇还有8个自然村正在建设村级公益骨灰堂,另有一个村级骨灰堂已在去年投入使用。无一例外,这些骨灰堂都是全体村民自发建设的。

        坟墓“包围”村庄的困境

        走进新干县三湖镇冉家巷村,映入眼帘的美丽池塘和休闲活动广场让人赏心悦目。
        在村庄的核心区域,有一块冉家巷村人的“精神高地”——几十口祖坟葬在这里。今年村里启动了新农村建设,杂乱无章的猪栏被拆除了,泥巴路也铺上了青石板,不过,散落在村民房前屋后的坟墓,与大变样后的村容显得有些不协调。最后,村民们只能想出一个办法,砌了一圈围墙将这些坟墓“保护”起来。
        “村里的坟墓东一口、西一口,村民们想选一块好地盖房都很难。”村民理事会理事长肖龙生说,为了避免村庄被坟墓“包围”,几年前村民们开始自觉地将坟墓葬在村外。不过,冉家巷村没有一寸山场,也没有一分闲置地,全村160亩耕地,全部都是在盛产期的橘子树,无奈之下,村民们只能将橘子树砍掉。
        三湖最有名的特产是“大红袍”红橘,许多村民将上好的耕地都用于种植红橘。上聂村也不例外,全村1600人,仅826亩耕地,大部分种了柑橘。在连片的橘林里,不时可以看到高高的坟头。村干部傅连芽说,因为村里没有闲置土地,坟墓如果不葬在房前屋后,就只能葬在自家的橘子林里,少则也要砍掉三四棵橘子树,而一棵橘子树要8年才能挂果,年产量三四百斤,村民经济损失不小。
        三湖镇党委书记徐春生说,当地历来就有厚葬的传统,一口坟直接占地需要四五平方米,再加上道路等附属设施,占地至少15平方米。去年全镇有约300人去世,以此计算,一年的占地就达到四五千平方米,相当于6亩多耕地。而三湖镇地处赣江与袁河之间的冲积平原,人均只有6分土地。因此,全镇135个自然村,都存在严重的“死人与活人争地”现象,长此以往,子孙后代就可能无地可种了。

        公益骨灰堂破解难题

        2004年,新干县启动农村殡葬改革,实行了遗体火化。不过,村民们依然习惯亲人火化后带棺下葬。
        肖龙生是冉家巷村公益骨灰堂建设的牵头人,在提出这项建议时,尽管有个别村民不理解,但并没有遇到很大阻力,全村村民最终都签字同意。除了村里人多地少的客观条件所逼之外,还有一个促使村民认同的原因,就是冉家巷村并非第一个“吃螃蟹”的,前面已有示范效应。
        去年6月,邻近的宾里村公益骨灰堂建成,这是新干县第一座农村骨灰堂,而且是全体村民自发建设的。宾里村村民理事会理事长曾旺仔说,去年,村里有两位老人过世,家属都自觉地将老人的骨灰安置在了骨灰堂。而最先提出这个想法时,确实有村民不理解,关键还受千百年来“入土为安”观念的影响。
        今年70岁的祝来香一开始也持反对意见,主要是担心“以后子孙连个上坟的地方都没有”。但曾旺仔给村民算了一笔账后,大家都同意了:除了不会占用家里有限的耕地外,建骨灰堂后,可以省去买棺材、修坟等费用,仅这一块就可以节省七八千元。只需向村里交200斤稻谷,用于骨灰堂的管护。
        曾旺仔说,有了这个占地100多平方米的公益骨灰堂,宾里村起码200年不会因丧葬占用土地。
        目前,在三湖镇,已有1个公益骨灰堂投入使用,另有9个自然村正在建设公益骨灰堂。

        “绿色殡葬”需因势利导

        上聂自然村的公益骨灰堂建设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建设所需资金20多万元,村民们集资了6万元,其余都是由政府资金支持。三湖镇今年启动的9个村级公益骨灰堂建设都得到了政府资金支持。
        徐春生说,坟墓“包围”村庄,对新农村建设、发展产业都带来难题,肯定要想办法改变这种现状。不过,改变农民千年习俗,并非一道行政命令能够奏效,必须要尊重村民意愿,观念需要循序渐进地改变。所以,如果有村子要想启动这项工作,必须要80%以上村民签字同意的申请书,不过,今年“尝鲜”的9个自然村,村民同意率几乎达到了100%。
        三湖村的农村“绿色殡葬”改革之所以顺利,关键还是在于当地人多地少的客观条件的倒逼,村民相对会更容易接受这种模式,而其他地方则未必具备这个前提条件。徐春生说,我们对农村殡葬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希望能够平坟复耕,但这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改变村民的观念,公益骨灰堂运行时间长了后,老百姓肯定会看到其中的好处,自然也就会慢慢接受,甚至主动去实施。


    该帖已经同步到吉安微博 农夫的吉安微博

    该贴已经同步到 农夫的微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安论坛 ( 赣ICP备2021010355号|赣公网安备36082102000120号 )值班电话:13410000095 站点地图

    GMT+8, 2024-11-22 15:12 , Processed in 0.090403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