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8时许,吉水县教育局局长李文俊坐在办公桌前沉思。他思考的是:如何进一步规范局班子成员手中的权力。无独有偶,吉水县纪委副书记胡弼文则正按照县委的意图,酝酿相关政策对村干部的权力予以进一步制约。当地群众反映,在吉水,各单位一把手的权力因受到各方制约,权力的运行越来越规范。 事实上,一场将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的改革早于2010年在当地铺开。两年多的试点已初显成效,许多地方纷纷前往该县取经。2012年12月,中央党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文件,通报表彰了18个单位为全国“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工作先进单位”,吉水县名列其中,成为我省唯一获此荣誉的县。然而,该县没有就此停止步伐,对于权力的公开透明运行,现已由县、局、乡镇向村里延伸。 权力公开运行试点,让吉水县引来社会各界关注。吉水县究竟是如何建立监督体系,使权力运行更加科学规范? 群众通过便民中心触摸屏查询政策文件。通讯员尹姗摄 选任干部 不由一把手说了算 该县对权力的公开透明运行始于2010年3月。当年,吉水县被中纪委、中组部确定为全国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县。 在当地纪委工作人员看来,“腐败”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缺乏对公共权力的监督与制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吉水县委从自身做起,先行先试。吉水县纪委副书记胡弼文认为,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就是限制县委领导的不当用权,强化正当用权。涉及干部任用、大额资金使用,不能像以往一样由一把手拍脑袋决策,均需按照程序,由县人大、县政协调研后,经过听证会等一系列程序再做决策,以减少决策的盲目性与失误率。 列为试点县后,当地干部感觉最明显的变化是,在干部的任用上更加公开、公平、公正。一名纪委干部说,以往任命干部一般由组织部门提出,县委开会决定,现在选拔干部均从后备干部库里挑选,再依岗位而定,经过县委全会或县四套班子成员会进行票决。而要成为后备干部,也并非哪一个领导说了算,相关部门要对各单位民主推荐的人选进行考试,经过考试,再按比例确认后备干部人选。 胡弼文说,在选任干部上,试点后的不同之处在于,原来选拔的人可能不是后备干部,也有可能掺杂个人感情因素。其次,即使是后备干部,也不一定是大多数人公认的优秀后备干部,而现在是集体决定,确保更公正。 该县县委书记刘兰芳直言,要提拔谁,他说了不算。他说,如果不是后备干部,肯定不能提拔,而是不是后备干部也不是他说了算。后备干部都是由单位民主推举的。 “只有不搞一言堂,群策群力,才能把教育事业搞好。”吉水县教育局局长李文俊表示,提拔人,自己说了不算,要进行公开竞聘,让想干事、能干事的进入班子平台,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地用干部。在他看来,用制度规范约束权力,能赢得社会认可,让干部做事更有底气。 在阳光用人的制度下,该县干部选拔任用重原则、重程序、重公认、重公正,营造了“当官不要找,只有自己干”的氛围。 “干部在一线锻炼,在一线提拔,这说明县委用人公平、公正。我要更加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吉水县水田乡乡长谢庆玺认真地说。谢庆玺是当地一名被抽调做移民工作的干部,扎实的工作作风让她在该乡移民中颇有威信。今年1月份,她被提拔为水田乡乡长。 在去年12月初的干部调整中,该县把农村工作经验丰富、长期坚持在移民一线并表现优秀的两名乡镇副书记,提拔到两个移民工作任务较重的乡镇担任镇长。让基层干部服气的是,当时在全县领导干部大会上,公开推选出8名镇长候选人,又召开县委全委会,从8名候选人中推选出2名候选人,再经过县委常委会票决,确定了最终人选。这也是该县在全省率先通过“一推双考”选拔任用干部。 此后,该县又通过“公推差选”、“三推四考两票决”等方式,公开选拔科级干部28人,干部选拔由“伯乐相马”转变为“赛场选马”,进一步调动了该县干部干事业的积极性。去年,该县干部选任工作群众满意度位列全省第7位、全市第3位。 民生工程 阳光透明集体决策 在涉及重大工程项目的决策上,该县注重听取民意,听取专家意见,实行集体决策。对重大民生工程,县政府常务会、四套班子联席会、县委常委会要进行讨论研究、科学决策。典型例子要数恩江二桥、赣江二桥等工程的建设,两桥和城市防汛路堤拆迁三大工程总投资26亿元,对拉开城市框架,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对这些工程的实施,先是委托人大调研,经专家咨询后,聘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为县城做总体规划。刘兰芳说,赣江二桥、恩江二桥的桥型、桥宽、投资金额等都是先请专家论证,然后县里多次召开四套班子会。县委书记在先不亮明自己意见的情况下,进行集体研究决策。 让当地官员引以为豪的是,在拆迁量较大的城市防汛路堤拆迁工程中出现了群众排队抢着办理拆迁手续的场景,原因就在于拆迁前广泛征求意见,将补偿标准和安置方案公之于众,让居民有更多知情权与选择权。当地纪委干部认为,拆迁如此顺利,得益于增加了征求群众意见等工作程序。 采访中,刚刚获得补偿的拆迁户刘志峰乐呵呵地说,政府提供了现金补偿、异地安置等多种补偿方案供选择,拆迁户很满意。水田乡村民罗圣林原本对移民有些抵触,当他通过乡政务公开栏了解到优惠政策后,同意外迁。在他的带动下,全村人集体外迁并选择了靠近县城的文峰镇东村安置点,他还获得政府1.65万元搬迁奖励。 同时,重点工作也做到阳光透明运行。峡江水利枢纽工程涉及移民安置,吉安市2.5万移民中吉水就有2.3万人,占90%。全县18个乡镇15个乡镇有移民安置任务,要建设100个移民新村,时间紧,任务重。在这项工作中,该县对移民补偿标准、项目实施、资金管理、集体资产处置等出台了细致方案、意见,并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从2011年底启动大规模移民,到2012年底,80%以上移民户可乔迁新居,耗时一年,比正常时间大为提前。 同样,该县城市防汛路堤工程征地拆迁12.3万平方米,不到3个月就完成了,没有一人上访。“就是因为做到了让利于民、阳光操作、政策公平、操作公开。”刘兰芳说。 试点延伸 县官村官都得约束 试点后,当地民众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感受到了县委权力公开运行的好处。 为此,试点不久,县委决定扩大试点范围,2011年10月,该县把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班子工作纳入县委权力公开范畴,构建了县委权力“四套班子”联动公开模式,对班子及其成员的职责、权力进行明确,对县人大全会、县人大常委会等权力要素,从会议召集、参会人员、议事程序、决策拍板等全过程进行梳理规范。 如今在该县,不仅要求县官的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乡官、村官的权力同样在其列。据胡弼文介绍,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由“单轮行驶”过渡到“四轮驱动”后,试点范围继续向乡镇、部门单位、农村基层党组织延伸。 眼下,县、乡(局)、村三级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协调联动机制已初步形成。 该县对权力的公开透明运行准备一竿子插到底,不留死角。针对近年来村民反映的少数村官腐败问题,当地决心进一步将村官权力也关进笼子。当地纪委工作人员透露,目前,该县已对18个乡镇249个行政村的农村集体“三资”进行清产核资。现正在起草文件,加强对农村资源、资产、资金的管理。 如今,民众明显感受到当地政府部门的高效清廉。该县一名从事客运的司机说,到运管部门办客运许可证时,不用看工作人员脸色,材料齐全,相关部门即在规定的时间内办结。 刘兰芳直言,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不属于个人。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能让自己更好地履行职权,通过集体决策,集中智慧,集中力量,科学决策,“对个人来说,约束是好事,可以避免失误,也利于规范自己的行为。” 权力公开 干部反而一身轻松 吉水县运管所所长李小迪认为,局里试点开始后,所里有一套公开的模式予以落实。到所里办理一切证件均按程序进行。只要申请人材料齐全达标,所里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予以办理,“但材料不齐,找谁都没用”。 在他看来,按制度办事,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一项审批出去后,不论在程序上,还是在法律制度上,都能站住脚,作为部门一把手心里感到踏实,也让基层一把手免受人情纠缠。一名干部说,如果什么事都是一把手说了算,许多人都会盯着一把手不放,求情电话不断。现在,只需要按程序办事,反而一身轻松,让自己得到了解脱。 在一把手用钱的制度上,当地也进行了规范和细化。胡弼文说,单位一把手不能直接签字报销发票,先由二把手或三把手签字,让一把手用钱的权力受到制约,也减少了班子成员之间的不信任。当地纪委透露,试点前,纪委常收到一些信件反映一把手乱用公款送礼或大吃大喝,经查,大部分属猜疑或子虚乌有。制度规范后,给纪委反映一把手财务问题的信访件至少少了一半。 尽管权力公开运行试点取得成效,但也并非所有的问题都迎刃而解。胡弼文直言,肯定还有漏洞,难就难在做到权力公开透明的常态化。他说,有些该公开需公开的,一些干部就是不公开,个别工程私底下进行。个别单位公开事项不及时,不推不动。为此,县纪委对此予以监督检查,对一些违规之举予以通报批评,对提出整改意见后仍不执行落实的,按有关规定追究相关单位和部门主要领导的责任。近年来先后对2个乡镇或部门单位实行了“一票否决”,对5个乡镇或部门单位信访工作进行了问责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