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40|回复: 0

“90后”中学生“帮会”猖獗,谁之过?

[复制链接]
d
1 1
  @ME:   
发表于 2009-2-20 09:50: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吉安交友查询:性别: 年龄: ~ 高级查找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吉安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吉安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马上注册

    ×
    2008年6月,京城各大媒体报道了由七八十个“90后”中学生组成的“太子堂”团伙在“总堂主”的领导下,报复仇家、随意行抢,涉嫌寻衅滋事罪在海淀法院受审的案件。该案尚未判决,近日,又一起由少年帮会组成的“黑衣帮”因持刀故意伤害他人被北京市海淀检察院起诉到法院。

      “90后”中学生组织和加入帮会,这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社会现象。梁启超曾经说,少年进步则国进步。那么,少年加入帮会,对国家来说,意味着什么是不难想见的。

      谁最需要帮会?从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看,一是失败者,二是孤独者。失败者需要从帮会中获得认同,孤独者需要从帮会中获得安全感。一个令人担忧的事实是,时下学生中的“孤独者”和“失败者”越来越多。

      近三十年来,中国的教育是在“多出人才,快出人才”的口号下展开的。这是一种以考试为惟一方式层层选拔“精英”的教育,而衡量是不是“精英”的主要标志,就是看他能不能考上名牌大学。由于选拔“精英”的教育和中国家长们望子成龙的传统心理积淀暗合,因此引起了全社会的共鸣,并长期高烧不退。这种教育贯穿的全部暗示就是:如果你不能在各级考试中过关斩将成为优胜者,那么你可能就是一个失败者,你的人生就暗淡无光、毫无意义。

      在任何一个社会,“精英”都只能是一少部分人,否则也就不成其为“精英”了,绝大多数人都只能是社会的普通成员。而“精英教育”的结果是,我们培养出来的是不是真正的“精英”尚且存疑,“失败者”却可能越来越多。 一些孩子非但没有成为尊严、有自豪感、有文化的社会成员,反而自暴自弃,自怨自艾,内心深处充满了挫折感。

      从报道中看,“太子堂”、“黑衣帮”两个团伙成员基本都是在技校、职业高中、民办培训学校里就读,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家长不关心,老师不重视,同学瞧不起”,他们大量地加入帮会以寻求相互认同,岂是偶然?

      孤独应该是“90后”中学生组织或加入帮会另一个重要原因。本来,作为独生子女的他们,应该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但父母的溺爱,未必能够消除他们的孤独感,更何况,在生活节奏日趋加快的今天,父母往往会为了谋生而疲于奔命,通常只关注他们显性的物质需要,却忽视他们隐性的精神需要。

      另一方面,原本应该发挥重要作用的学校,在应试教育和“教育产业化”的双重背景下,有一部分蜕化成了单纯的赢利机构,并不能让学生产生归属感,也无法为学生提供安全感,这种“真空”就为帮会的滋生预留了空间。

      比如,“太子堂”堂主张葵就承认,自己小时候常受人欺负,长大后产生寻求伙伴自我保护的想法。而“黑衣帮”成立之初就是怕被别人欺负而聚集在一起的。中学生以帮会的形式,进行有组织暴力犯罪,其趋势令人担忧。

      要改变这一状况,就必须首先对中国的教育制度进行根本改革,输入真正的现代教育理念。这种理念所提倡和造就的,应该是一种民主的教育,即面向大多数人的教育;是一种以人为中心,而非以智育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教育;这种教育是实现社会平等的重要工具,而不是以“黄金屋、颜如玉”为标的的赌博;这种教育,应该把学生培养成能够自我认同的成功者而不是“失败者”。

      在对教育制度进行改革的同时,家长和社会同时承担起对孩子的责任,也是不言而喻的——少年有了未来,中国才会有未来。(作者系知名时评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安论坛 ( 赣ICP备2021010355号|赣公网安备36082102000120号 )值班电话:13410000095 站点地图

    GMT+8, 2024-10-23 13:30 , Processed in 0.080648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